为拓展研究生导师的业务素质,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,我校于10月中旬启动了“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”学习交流活动,由前期参加省教育厅主办、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“立德树人改革创新”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的,各研究生培养学院科研副院长在本单位分享学习内容、总结指导经验、交流学习收获。目前,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均已完成了本单位的学习、交流与研讨工作,本轮研究生导师学习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
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朱泽钢,以“导师能力培养项目的内容”为题,从新时期新要求、好导师的标准、导师和学生的相处之道、任课教师授课方法等若干方面,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心得体会。
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姬新龙,围绕“怎样做好导师,带学生做好科研”主题和与会导师进行了研讨交流。
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郭精军,传达了研修期间授课专家有关研究生指导的理论与实践内容,并分享了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。导师们认为,学院应该制定相关管理规定,严格把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,落实导师在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,真正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到实处。
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姚烨,汇报了她参见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,与会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培养学生的经验,大家一致认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应该德才兼备,具有强烈的责任感,了解培养基本程序,掌握具体方法,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。
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刘建国,主要从“培训组织”“学习内容”“学习收获”“启发展望”等四个方面,汇报了培训班学习情况与会老师就学科建设、科研工作、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,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交流会受益匪浅。
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导师万永坤,主要从“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标准”“导师队伍建设现状”“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”等方面分享了教学心得和感悟。
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韩作珍,主要从“理想的研究生导师”“研究生培养理念和目标”“研究生培养方法”等方面分享了教学心得和感悟,与会导师受到了不同的启发、体会和感悟。
法学院研究生导师杨利华主要从“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”“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导师满意度评价”“导师应具有德才兼备基本素质”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,给与会导师诸多启发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庞庆明,从“培训组织”、“学习内容”、“学习启发”、“未来展望”等四个方面,分享了培训学习的内容,强调要做到教学促进科研,科研反哺教学,增强研究生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处理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。
商务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赵继宁,针对“导师应具有德才兼备基本素质”“导师指导质量的提升”做了详细分析,指出导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严谨治学的态度,具备渊博的学识、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开创性科学研究能力,同时要牢固树立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理念。
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牛勇,传达了研修期间授课专家有关研究生指导的理论与实践内容,重点围绕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对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、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,以及研究生导师如何做好科研及指导学生、怎样才能成为理想的研究生导师等问题进行了学习心得分享。
“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”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,是我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加强导师队伍建设,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重要举措。导师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、培训与交流,进一步开阔了视野,理清了工作思路,对学校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等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。本轮学习交流活动达到了提升研究生导师业务能力的目的,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。